道之深,德之感,微妙圓通,深不可識,從古至今先聖、先賢、仙佛都為了釋明這個〈道─宇宙─〉而努力,然每一位世人也都為了道而努力,多少人從道中走過,多少人又回到道中,在這生、死,輪迴之中,迷失了自己,來來回回的不知走過多少次,一次一次的迷失,一次一次的悔恨,然一次一次的努力,然而還是一次一次的徘徊於道中,不能自拔。
道,難道真的如此深嗎?其實道越是追尋,道反而離道:為什麼?實在道,不管你所追求的是何,道本身自有著一定的定律在運行,如果能明白道之運行的方向,那麼順著道的旨趣,自然能回歸於道中
,否則一味的去追尋反而有失真道,修道談的再深入就是明白道的旨趣修正自己在道之中的方向,不再迷失而順著道之運行,脫離道中。
道有著太多的變異也因人而異,而人如果不明白自己所行的是何種道,那麼再談道又有何用,每個人都在道中各行其道,有如瞎子摸象,各說各話,然而最後結果都是一樣。
什麼是道?簡單的說宇宙的始末都是道,如何闡述實費思量,簡單的說道可以分為天道、神道、靈道、人道、有生命的道與無生命的道,還有有形的道,無形的道,有為的道,無為的道,這四種方式存
在,人所認知的道無時無刻不在變遷,一分鐘前的道與一分鐘後的道誠然有別,如何去明道,唯有坐入此道,方可瞭解離道而去。
萬物並序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而今之道蕩然無存,聖人猶難為之,盜亦有道,而今之道差矣,行俠仗義、替天行道,如今理法之變遷如何去為,實是我輩之人難言滯礙難行也。
大地萬物各行其道,有已知的道與未知的道,過去的道與未來的道,對已知的道所知有限,對未知的道更是深不可測,人是何等的渺小與無知,所知只不過是微塵,如何去釋明這個道,實是難上加難,
不坐入此道:如何得知此道,大地萬物均在道中運轉而不失定律,而人卻改變了這個定律渾然不知,只因世人不明道於前,失德於後,以至於人一直在道中而無法離道,並非無法離道,實是心不明也,心不
為也。
現在來談談什麼是經?簡單的說〈經〉是一個過程,經要經過無數次的驗證而成為一個真理,但是多數人都不知經是什麼?不知經是什麼?您又怎麼能把經轉為己用,縮短自己摸索的時間。
宇宙萬物都有各自的一部經,問題是您所認知的是那一種經,是道經、是天經、是地經、是人經、是物經、還是佛經、聖經、四書五經等等,如此萬般都是經,還有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如何闡述也實費思量。
先談談〈人經〉我們從出生到老死都在學習之中,活到老學到老,有心學的不見的學以致用,無心所學的也許終生受用不盡,聰明的人把別人的經當做自己的經,從別人的經中記取教訓,減少錯誤的機會,笨的人想自己闖出一片天,往往事與願為,弄的灰頭土臉的也大有人在,當然也有些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所以不論成功與否,您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就是一部自己人生的經。
既始您都沒有記錄,但是您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在寫經,您是用您的兒女在寫經,您是用您的滿臉風霜在寫經,您是用您的事業在寫經,您是用您的錯誤在寫經,您是用您的成功或失敗在寫經,您是用您的生命在寫經,您不論何種方式您還是在寫經,只是您不知道?
每個人從小到大也都在學習之中,從小到大不知道讀過多少偉人聖賢的經典,在學習之中我們到底融會貫通的經典有多少,我們也常說讀聖賢書學做聖賢人,然放眼看去有多少聖賢出,莫非是經典有誤,再不然就是解釋經典的人有誤,既然是經典就有值得讓人學習尊重的地方,否則就不叫做經典,這實在值的得我們檢討。
世上有多少的經典值得學習,有多少經典被人所曲解,然您瞭解有多少是經,多少是典,是道經、是人經,是道典、還是人典,是以道為經,還是以人為經,是以道為典,還是以人為典,以道為經適合天下人,以人為經不見的適合天下人,您分不出是道經還是人經,當然所學就有問題,只是大多數人以人為經,而不以道為經,以人為典,不以道為典,當然無法成為聖賢人。
古時傳受任何事物都是面對面的師徒相傳,耳提面命一再叮嚀生怕有誤,從文字的發明演變到如今資訊的發達,不在是耳提面命一再叮嚀,從說教的方式進步到以〈道〉的教化方式,讓知識得以流傳,讓道得以延續,不在是耳提面命,各憑所學,自成一格、一派、一宗、一教,道的紛亂,讓人不知誰對誰錯,忘了〈教外別傳〉的警訊,更不知因果的可怕,在不知不覺中害死了自己由然不知,也不知誤導了多少的道理,更不知害死了多少云云眾生,還自鳴得意,落入師道的輪迴之中不可自拔,可嘆、可悲,這也是傳道〈教〉者不可不慎的地方。
什麼是教?什麼是教與同叫?同樣一個字兩種不一樣的意境,教與教是不一樣,教是指導、是訓誨、是命令;而教是傳承,師傅教徒弟;我教您怎麼做,還是我叫你怎麼做,當面是教與叫外,除此以外都算〈道〉,所以文字道非常重要,不懂文字道怎麼看懂經書,看不懂經書自然不懂經,既然不懂經當然會傳錯經,既然會傳錯經,因果自己負,所以常告訴人不要去解釋經典,而是去悟道、去悟經,是傳道,而不是傳別人經,要傳經傳自己的經,因為自己的經是真實不虛故,解釋道與經對應該,解釋錯誤,因果自己受,然多數經典解釋錯誤的比較多,不可不慎。
宇宙的浩翰讓人不可思議,諸子百家每個人都從中瞭悟些微道理,那些留傳至今,那些失傳,留傳至今就一定都對嗎?再再使人懷疑,〈經〉的紛亂篡改,讓人不知所從,也讓人迷失於經之中,佛經裡的大藏經有多少部,聖經改過幾次,這些外來的〈經〉透過翻譯難保一定都對,甚至於有些咒語翻成文字都一定對嗎?
每一個民族國度裡都有不同的經,上蒼在每一個民族國度裡,都有指派專人下凡來,教化救渡每一個民族,世人不明,因每一個民族國度裡都有不同的經,有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如今在台面上的大師都是假借神佛的名義,傳自己的道,佛經不可以增減一個字,增減一個字就是魔說,佛道之廣根本不是人所能瞭悟,而宇宙的浩瀚也不是任何一種宗教所能含蓋,每一位聖賢、仙、佛的道都不一樣,請問您要學誰的道。
宇宙浩翰的道一直在變遷,人的道也是一直在變遷,您瞭解多少宇宙的道,您瞭解多少人文的道,您又瞭解自己有多少道要去為,每一位聖賢、仙、佛一生的道,那些是講道,那些是講經,有多少人能分清,還有些是不可說的,不可說的是那些,永遠是個謎!
天下所有的宗教、派別都是給眾生一個〈妄〉,為了這個妄終生追詢〈尋〉,妄想到西天、妄想到天堂、妄想有福報、妄想消業障、妄想消孽障、妄想成佛、妄想成聖、妄想成仙、妄想成名、妄想得利、妄想得財,一切都是以妄為出發點,不知腳踏實地好好把自己的本份做好,以天命為依歸,以道為經,以道為典,而人以每一位聖賢、仙、佛的經為參考,人以人德為表率,無私無我。
唸經的目的是教人一心不亂,如果您能做到一心不亂根本不須要唸經,能做到念無唸念,念才能止念,什麼時候要止念沒有說,您就永遠唸下去,佛家講〈空〉如此如何能達於空,這就是不明經典的用意,更有些大師本身不明,一直還教人唸經,以唸經迴向有功德,而不知唸經真正的含意就是以唸止念。
如今更有唸經機,返覆的唸經,更慘的是放在神佛的像前,不斷的撥放,真不知為何如此,神佛寫經是教化世人,而今世人拿祂寫的經唸給祂聽,對嗎?有些更是放大聲音而成為噪音,廟堂本是清靜之地,如何讓人與無形的靈清靜、清靜。
誦經的目的與唸經是一樣,把經改成比較順口好記憶又不失原義,讓識字沒有太多的信者好背誦,如此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而真正的目的是瞭解經典的意義,試著在腦海裡反復思考經典的教意,做出與經典一樣的行為。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唸只唸聖號,經也就免了,如此的唸法有如放羊的孩子,沒有一點恭敬心,把聖號口語化,然當您有難時不知您要如何呼喚?
任何一個民族在歷史演進當中,都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記錄人文歷史演進的變化與保存,從出土的古文物當中有龜甲、木簡、石刻、石雕、皮雕、布畫、紙抄等等,直到印刷的發明才改變記錄人文歷史演進的方式,而今更是先進錄音、錄影、磁片、光碟更是眼花潦亂。
古時要保有這人文歷史得以留傳,宗教則扮演重大的責任,古時想要學習人文歷史都必須進入宗教界,而今教育的多元取代宗教的專一,從傳達人文歷史的訊息,退到專一的探討聖賢仙佛的事蹟與學說。
而今宗教的迷亂讓人不知所從,新新的宗教派別,更自認宗師、始祖、傳人紛紛出籠,怪異的教規行逕,讓人裹足不前,東拉西扯的把〈經〉當做自己的寶典,把聖賢、仙佛拿來背書,黃腔走板不知所云,實在是丟人陷眼。
許多的大師紛紛投入解經的行列之中,不解還好,越解經,經越亂,越亂人越找不到〈經〉中真正所要傳達的目的,如何解經實費思量,解經怎麼解釋經典、要站在寫經的立場與角度去思考,瞭解祂寫經的背景,沒有辦法捨身處地的去思考,您所瞭解的就有誤,因為您不是當事者,只有當事者才可以講自己的經,別人只能悟解,當時的人文、環境、時間、地點、時空、環境、背景都不一樣,今天很多人都照著自己的想法去解經,不是黃腔走板就是錯誤百出,解經的想法,意思根本不是講經人的,內容是加了是講經人的思想意思,已經失去原來的意義。
修到最後〈經〉要成道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最後所講是自己的經,與聖賢、仙佛所講的經都一樣,因為最後道一樣,如此只要講自己的經就好,因為道是一樣,只是過程不一樣,經也一定不一樣,不論經與過程一不一樣,最後道都是一樣,而您又何必要講別人的經,又何必要解釋別人的經,自己走過的經為何不講,是真實不虛,何必要講別人的經?
道一樣,經不一定一樣,經只能做一個參考,去悟經去瞭解能融會貫通後才能去講經,如果您悟錯,您講的經就錯,講錯因果就跟著來,講自己的經是真實不虛,不須妖言惑眾、不須誇大其詞、不須張官李代、不須威嚇利用、不須搬門弄斧、不須歌功頌德、不須頸上添花、只須實話實說、有憑有據、把自己印證到的說出就是一部最好的經。
舉例〈孝〉是個道,您只能講人要有孝道,怎樣盡孝道您不能教,因為每個人的孝道不一樣,您不能把二十四孝拿來現代講,時代不一樣,已經不適合,難道只有二十四孝嗎?我們都沒有盡孝嗎?
所以您只能講自己怎麼盡孝,千萬不要教別人怎麼盡孝,人間的孝道是以自己的功名來顯父母,不論父母如何,今天的成功都是父母的教導,既始沒有言教也有身教,然最終的孝道是要超拔父母,甚至於九玄七祖。
小時候聽看過目蓮救母的電影故事,告訴天下的兒女,不論父母犯了什麼錯,關在地獄,做兒女的都要下地獄去救,以盡孝道,反過來也是告訴天下的父母,千萬不能做錯,否則會害到兒女,一件故事兩面涵意,這就是經,世上能解經的人不多,就看您我的際遇如何?
當您對您人生有所體悟的經,以不同的方式傳後世,讓人學習,最基本的就是您的兒女,您的兒女就是您最好的例子,兒女不學好自己要付很大的責任,父母盡心教兒女不學好,兒女自己要付責任,我常想再厲害的動物都會教好,為什麼人不學好,愛的教育真的可行嗎?還是要回歸孔子所說〈因才施教〉,所有的教化都是外在,而內在的教化在自己,如何做到自我教化,才是最終的目標。
每個人把基本的道理傳下來,而非把成功榮耀傳下來,天下有多少人能享受尊榮,有太多都是苦難的人,人說人生是苦海,而這一切都是人自己所造,尤能怨誰,經是自己所做也是自己所選擇,不論是偷、騙、搶、拐、不都是自己的選擇,殺生成仁、捨身取義、也都是自己的選擇,默默無聞,笑貧不笑娼也都是經。
三百六十行,能行行出狀元的少之又少,其中的翹楚不是那麼容易,問題是自己怎麼選擇人生的經,都要靠自己自動、自發、自律、自醒、自覺的把自己的人生走完,這是一部燦爛、痛苦、悲哀、喜悅的經都是要靠自己。
每個人生就都是一部經,要多多學習謹惕,問題是如何照著個人的經走出成功,那您的經就能成為道,生生世世萬古留芳,如果您的經沒有辦法成為一個道,那麼您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講自己的經,紀錄自己的行為,瞭解以後傳您自己走過的路而成為〈家〉道,就是一部家經。
行經與行道不一樣,照著聖賢所走過的路,也可不照著聖賢所走過的路,走出自己的一片天,要行經、講經說法沒有那麼容易,現在很多的大師都講的法語、靜思語、大師都是抽一部經在講,不知頭不知尾,人不能把佛的一生的所講的經,融會貫通,每個人都有直得學習的地方,常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夕成名天下知,人只看到成名的榮耀,沒看到十年的辛酸辛苦,有時經是不堪回首,要忍受多少的辛酸、失敗、曲辱、才能成功,但是今天的人都想一步登天,走捷徑,您沒有札實的基礎,您怎能去講經說法,您又怎能去寫經,人生百十年間,到底您為自己寫了什麼樣的經,為社會寫了什麼樣的經,為國家寫了什麼樣的經。
人生像一部戲,您是戲中人多彩、多難、多姿等等,那就看您怎麼寫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往往是事與願違,因為讓每一個人都像您一樣,再一次的告訴您千萬不要,成教、立派、做祖、成師,否則您要背因果,因為別人是照著您經去做,但是別人不像您忍辱負重,受苦受難,努力不怠,各方面都不一樣,尊師重〈從〉道是要尊師以外,還要跟著老師的所走過的路,百十年間轉眼及過,如何把自己的經走好,經與道就看您如何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