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論語文的重要:
語言和文字文化是一個民族、國家在歷史演進中遺留下來珍貴的
遺跡,有一定的脈絡可尋。然而很少人會去研究這個歷史的軌跡,更
不會想從裡面找回些什麼。因為語言、文字文化那麼自然,自然的讓
人忘了裡面有太多的秘密,有很深的含義。自然的,人在這遺忘中而
失去了歷史,失去了聖、賢、仙、佛當初遺留下來的玄機。如今想要
瞭解當時聖、賢、仙、佛的心路歷程,就必須從字裡行間去領悟,尤
其是修持的人。
古今中外之經書,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佛經、
聖經等多的不勝枚舉,然而,一般人看經書,看過就算了,卻不從裡
面去悟解經書的涵意,自以為看了經書,背了經書,就以為懂得了經
書。要知道,經書是每一位先聖、先賢、仙、佛之所為、所行記錄,
都足以做為世人為人處事的典範。也是讓世人能照著先聖、先賢、仙
、佛的足跡而行,而達於至聖、至賢、至佛的一條途徑。
如果世人自己以為能不照著先聖、先賢、仙、佛的足跡亦能做到
人倫典範,那麼世人也都可以成聖、成賢、成佛做祖了,又何須要經
書?所以經書的流傳至今,有它不可磨滅的因果。不可諱言的,經書
也讓世人迷失於經書之中而不自知。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
〉或許就是有感而發吧!
如何來研悟經書,經書處處含藏天機的承露,所以有些經書必須
一字、一句去推敲,甚於要反過來悟讀。要知道,文字、語言、行為
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演變,如果沒有辦法從一字、一句去推敲,則根本
不能悟解經書的涵意。甚而一字、一句都是當時人文歷史的改變,一
字悟錯,一句悟錯,整部經書原意盡失,切記!切記!
文字文化,經過時間、地點、環境的變遷,甚至人為的美化或者
人為的筆誤而變了質,走了調,更甚變了形,如今想要找回那原來的
歷史遺跡真意,已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所以修道的人,想要瞭解先聖、先賢、仙、佛的心路歷程,就必
須從字裡行間去找。因為真正的道豈是用文字語言來形容的。
先聖、先賢、仙、佛把當時的心路歷程寫出,而從文字裡面找尋
最切契的文字來形容,然有時也無法用文字來形容,因而用反面的意
思。然留於後世,讓有心人去看、去悟,領悟到了,就能明瞭,領悟
不到,也就無法瞭解。
尤其是經書,六祖曾說:〈明心見性。〉如果有心人反過來看,
那麼性見心明、見性明心、心明性見同樣是四個字,然而境界就完全
不一樣了。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三個字,先後不一樣,那麼意
思就完全不一樣了。佛在心與心在佛。佛、法、僧與僧、法、佛,明
理與理明,感情與情感,精神與神精,平常心、心常平、心平常、常
平心、常心平,學問與問學……反過來看看也許有不一樣的收穫與境
界。
同樣的古時候的經典都是文言文,也都是沒有標點符號,標點符
號近代才有的也因為如此,如果標點符號點錯了那麼整部經典原意盡
失,因此很多的經典都被人曲解了涵意,如此如何找回經典的真正涵
意實在是不容易。而今太多的修持者都去解釋經典,解釋對應該,解
釋錯誤就造成不可彌補的後果,這是最忌諱的事。也因為如此才有悟
道之說。
所以經書的留傳至今,就有著不可思議的因果。而如何來探討這
因果,首先必須要瞭解到,語言、文字文化在人為進化的歷史演進中
所扮演的角色。為什麼從古至今所傳下來的經典並非很多,並不是沒
有道理的,先聖、先賢、仙、佛把當時的心路歷程寫出又怕世人曲解
了涵意,即使是真理,也或許會因為時間、地點、環境、人為及一切
不可預知的變異而改變,如何能讓這變異,產生永恆不移,那就不是
凡夫俗子,所能預知的。
所以現今之修持者看經書,只知其文、其字不知其文字詞意,每
一個文與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詞意,所以如何去瞭解那詞意,就
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文字的用詞與詞意在修持中是非常的重要,往往
一個字詞的不同有不同的詞意,然又有多少字同而義不同,然又有多
少字不同而義同,音同、字不同、義也不同的有多少,也因為如此如
何把真理化之於文字,就更費思量了。
現在再來探討語言的發音,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其語言發音,然而
其音準也就因人而異,如此如何制訂一套,適合人人都懂的語言發音
系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注音符號的出現統一了全國的語言的發音,讓全國各個地方的方
言,有一套遵行的語言發音,如此全國才能沒有語言的障礙,而能通
行無阻,進而能發揚先聖、先賢、仙、佛的經典,也讓經典得已流通
,更甚讓歷史文化得已流傳。
從上古時代,人在自然法則下,至今孕育著不同的歷史文明,也
產生了至今不同歷史文化的結果,而語言、文字文化有著不可磨滅的
功勞,也揹負著傳達人文歷史演進訊息的責任。如何從中去領悟,則
是要看有心人如何去悟、去做了。
以前的文言文已經讓人迷惑,現在的白話文更是讓人迷誤,文言
文時代人還會去思考悟道,而今之人只看文字內容,不知內容對與錯
,標點符號的出現,更改變了整個文字文化結構及意義,也因為如此
文字文化與文字遊戲更是全部出籠。
經典的詮釋就更加紛亂,如何從中找到真正的真理,實在是難上
加難,也因為如此文字文化,改變了整個文字結構及意義,如何傳授
那真理、真道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宗教原本背負了傳達人文、歷史、道德訊息的責任,如今教育取
代了宗教的職責,但目前教育已經無法代替宗教而失去了原來傳達人
文、歷史、道德訊息責任的宗旨,現今教育的發展,教科書的編攥是
因為現今時代的需要而制訂。
而今之宗教雖然表面上也保持著一貫的作風,但放眼看去,今之
宗教也多少失去原來傳達人文、歷史、道德訊息責任的目的,一昧的
在傳教而非傳道,迷失在道與教之間。更甚假借神佛之名以人想做功
德贖罪之心,紛紛組織團體以功德為名實為為自己謀名利。
更因為人為私心的作祟,而把宗教淪為爭名謀利的工具,為了一
教之利一教之私,一人之私一人之利而努力,道的蕩然無存實非有心
之人所樂見,而是道的博大精深根本不是能從幾本經典一窺其奧的,
所以語言、文字文化在人文歷史上所佔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
從文字歷史的文化演進看文字道,實在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文字
道的起源又是如何?倉頡創字更是玄妙,如何以象形、指事、會意、
形聲、轉注、假借,引申而來,每一個文字文化為什麼要如此寫一點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一鉤均有很深的學問與含意,如何從甲
骨文演變而來至今的篆、隸、楷其間有多少變遷、筆誤、美化、變形
,如何去解釋就更費思量。
文字道與文字文化在整個修道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文字
障更是所有修道者都會碰到的問題,如何從中尋找答案就只有各憑所
學,其時文字道自有一定的脈絡可尋,只是世人不知罷了。
無形道化道有形
有為道化道無為
春風化雨無字道
道化字文字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