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疑生信:宗教疑義:〈十一〉:
題問:人會自大的自以為是。其實是難免。至於是否為自己帶來無止盡的禍害。則又另有說法了。
闡釋回答︰真正的靈修者並非您所認知〈仙佛授課〉所講的內容。
真正的靈修者根本不須仙佛授課,靈修者本身的課業就已經多如牛毛。
仙、佛授教只是指引更深的道、德、心法。而仙、佛授教還有真與假,大部份都是假借仙、佛之名在教授。
真正的靈修者根本不須外求,人所認知所謂的善知識。而世間的善、惡、知識皆是人所分,會隨著環境、時間、地點、人為……而改變,而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舉止負責,就跳出善惡之外。
真正的靈修者除了學習人所認知的知識外,還有靈識與天識要學習。
真正的靈修者根本不會有靈妄之望之求,因瞭知所有因果皆是自己所肇。
題問:先天(原始)與前世、累世的靈,應分為二者去看待,若囫圇成一體,則有誤失。
闡釋回答︰看過您們的文章,如您們的認知是先天(原始)與前世,累世的靈,應分為二者去看待,如此靈修無法成長,更是叛經離道的開始,否則妳們早有能通〈異空間〉的人出現。
題問:如此說來〈文〉、〈武〉都是〈醒靈〉的一個方法(階段),期能有助於靈的後續修行。而〈文〉、〈武〉的內容,則是累世存藏於靈的餘素,知道就可以了。畢竟若前世能修上去,也不會有今世了,不是嗎?
闡釋回答︰而〈文〉、〈武〉的內容,只是驗證累世所學的結果,而如何開啟靈與人配合,才是靈修、修靈的目的,無始以來又有多少人知道,如這是您們所認知,分為二者去看待,那您們將永無止息的在因果輪迴之中,靈修,修靈毫無意義。
若前世能修上去,也不會有今世了,所以要瞭解為何修不上去,才有輪迴今日的您,所以才有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
題問:好友修行的目標是如何?
闡釋回答︰盡人事、聽天命如此而已!
題問:根性的原始脈絡,換個方式說:修習者若不知自己先天〈原始〉為何時,對修行可有影響否?
闡釋回答︰不一定,因人而異,有時不知道比知道好,因人會自大的自以為是,而害到先天、前世、累世的靈,為自己帶來無止盡的禍害。
題問:文的聽、說、寫、唱、舞……武的十八般武藝會多少,是乩身嗎?
闡釋回答︰一般都以為是乩身,其實不是乩身,而是先天、前世、累世的靈所學是潛能、無意識的開啟智慧,不是人今生所學的知識與學識。
題問:文&武的、它們主要功用為何?
闡釋回答︰簡單的說文的是展現真理,與應對人與外靈疑惑的題問須求,以傳天理、靈理、人理……為救世人而準備。
武的強身與自我保護今生肉體的健康,保護肉身不受外靈的侵擾。
題問:能認識您真的很開心!雖然我們走的路不相同,但依然祝福您道業增進!如果有緣也很歡迎您來親自證道!
闡釋回答︰目標一樣只是過程不同,目前也因私人問題不宜外出。謝謝!感恩!
題問:您的無奈我能體會!有時候靈感也會失真!不用十八般武藝……只需要〈靈識相通〉就好!
闡釋回答︰靈感會失真有很多的情形存在,不一定在自己,只有謹言慎行、小心求證,才不會落入另一個因果之中。
靈識的相通在於先天與前世、累世所學是否相通,否則靈識一樣無解,唯一能解的是〈道〉要適合天下人,如〈道〉不適合天下人,則〈道〉不通靈識無解,所以無法超越宗教的束縛,所學無意義,靈識相通亦難。
題問:您……看得到靈?
闡釋回答︰坦白的說我看不到,但是我的靈敏感度有時要比看得到的還好,看的到的,不一定看到都是真的,因有意識界的干擾、只要有念,心術不正,看到的多數也都是假的,遇過太多看的到人士,只看表象不知實象一考就倒,有些更是滿嘴糊說、妖言惑眾、怪力亂神。
我也最怕這些人士,本來跟著修的好好的,被這些看到的人士一說就被拐跑了,再回頭陰靈纏身想救都難。
看的到,只是在修行當中,其中的一種過程,還有文的聽、說、寫、唱、舞……而武的十八般武藝會多少,這些在修行當中都非常重要,這些都是要透過與靈配合訓練才能一一展現,而這些又都不是用人的方式去訓練,只要心術不正就被打入冷宮拒絕門外,決不寬待,所以千古以來能懂的人少之又少。
有幸受聖、賢、仙、佛、神的垂憐及上蒼的眷顧,我才能比別人多懂一些,這也更使我加深修學濟世之心,不怕人學最怕人心術不正,心術不正害人害己而不自知,幾拾年來我也在找有心人,尋詢覓覓真的有心人難覓。
題問:好友在仙山……如何方式與九天玄女娘娘溝通?
闡釋回答: 當您修為夠時,不拘時間、環境、地點都能瞭然於心!
題問:好友如何看待根性的原始脈絡?又其對於修行可有影響否?
闡釋回答:根性的原始脈路—簡單的說就是〈靈格〉。
〈靈格〉來至於先天與累世的修為,在修行上有絕對的影響,而〈靈格〉更是修行上的一大障礙,常常聽到某某神附身、某某娘娘附身、某某王爺附身、某某太子爺附身,只要自以為是的如此說,這也就是〈靈格〉無法再進步的原因。 因為人在學習,靈也在學習,只是人不知道,沒事時看看我的YouTube影片,人與靈的對話,靈與靈的對談,靈與神的對談,人在看靈也在看,人聽不懂、看不懂沒關係,人可以看旁邊的注解,時間機緣成熟時自然能聽懂、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