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斷疑生信:靜坐疑義:〈五十三〉

    題問:一個人若靜坐入定之後是否心就不動了

闡釋回答:入定在修行上常聽到,要談入定先要瞭解身、心、靈的互動,才能知道入定以後是什麼情形。

    基本上要談定,先要靜,不靜就不會有定,所以要入定先要從靜開始,一般都是從靜坐開始才能入定,修到最後隨時都在靜、定之中。

    入定後會有的情形,簡單的說:

    第一種情形:一靜坐就想睡覺,這是很多人會碰到的情形,這又有兩種情形,一是人真的很累,一坐下來放鬆人就想睡。

    另一種情形就是人的〈靈〉離人而去,因為〈靈〉有〈靈〉的工作,當人靜坐時,人的人身安全已定,所以〈靈〉跑去做〈靈〉要做的事情,所以讓人睡覺,今天〈靈〉要做什麼,或是靈在外面造些因果,人根本就不知道。

    第二種情形:當人靜坐時,人會有千頭萬緒的湧上心頭,再怎麼靜都靜不下來,這就是人心的掛礙,是沒有做到今日事今日畢,這也是人這世的所作所為有所缺失,在靜坐時若能自身反省〈醒〉,這種情形自然會慢慢減少,這也是明心見性的開始。

    第三種情形:就是〈靈〉顯現象,很多人靜下來就會有〈靈〉動的現象產生,還不一定要坐下來,這就是靜中動,自發功也就是一種,但是多數人認為是入魔、入邪〈靈〉這是不對的,最先都是自己〈靈〉在調整肉身,而非是入魔、入邪〈靈〉,這也是智慧的開始,但是人都不明。

    所以入定以後並非心不動,相反的是身,心,靈的互動更是頻繁,只是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當然要把身,心,靈的互動講清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有靠人自己心神領會。

    而學佛的人卻認為既然是入定就不能動,就與坐禪一樣,進入禪裡就不能有思想,這都是最大的錯誤,而不知有靜中禪與動中禪,更不知進入無意識界中的情形,因為學佛的人沒有人看懂經書,都是外求的知識學識,而被經書所蒙蔽,不知智慧之所在,否則如此多人學佛,未何未有佛在出世。

    題問:心到底會不會如如不動心,到底會不會如如不動

闡釋回答:心到底會不會如如不動:會!

    要談心到底會不會如如不動,還是先要瞭解身、心、靈的互動,才能知道心到底會不會如如不動。

    第一種情形:講〈身〉人的心臟,心臟不會停止,直到壽終正寢為止,但是人會忽略身的存在,直到身出問題,人才會注意,當心臟有問題時就很嚴重,當人運動或有警覺時,心臟會主動調整心動以保護人身,多數時人不知心動。

    第二種情形:人會疲累,所以人會休息睡覺,休息時人的意識暫時停止,但是下意識裡不見得會心不動,人仍然思索不同的問題,所以人心不會如如不動,當人睡眠時意識停止,才是人心的如如不動,另外人至身事外不關己時,人心也就會如如不動,所以要瞭解意由心動的道理,只要人有意心就會動,心無意心自然不動,所以只要人控制人意,自然能如如不動,如果凡事都動心人就是自尋煩惱,只能說是庸人自擾之。

    第三種情形:〈靈〉的意念就要看〈靈〉的心動,基本上人的無知,不知人會有靈動的產生,人不瞭解靈動,人就沒有智慧,人只有知識與學識,基本上

〈靈〉會因人的心動而心動,但是〈靈〉基本上都是做人監督與保護人的責任,但是少數的〈靈〉會離體找因果或因果找上人,人才會有失魂落魄的產生。

    所以人的心臟會因人的所作所為自然調整而動。

        人只要事不關己時人心才會如如不動。

    還有人說哀莫大於心死時,人心也會如如不動。

        靈心會因靈的認知而如如不動,這點人很難覺知。

    題問:如果開啟靈動可以關起來嗎?

闡釋回答:靈動只是〈靈〉顯現象的初現,也是人與靈契合智慧的開始,人是〈靈〉的主人也是〈靈〉的僕人,相對〈靈〉是人的主人也是人的僕人,如何相輔相成端視人之所作所為,如果開啟靈動可以關起來嗎?只要人不再靈動,靈動自然不會顯現。

    所以人要學會控制〈靈〉,記錄與〈靈〉互動的情形,是自己的前世,〈靈〉動是〈靈〉想要告訴人什麼,教人什麼,人不與〈靈〉互動永遠不知因果從何而來,不知天賦本能,不知天命,與〈靈〉互動豈是三年,五年可以瞭解〈靈〉所告知人的一切,這是一輩子的事。

    正確的靈修就是要讓靈顯現,讓靈告訴人要如何做不是外求,因為〈靈〉本身就是自己最好的一部經,所以佛才告訴我們不要外求,每個人俱足,外求只是知識學識而已。

    智慧是靈慧、靈智、靈巧、靈感……等等,都是〈靈〉的顯現而不是學來的,人只有知識學識而已,人就算是飽讀經典知識在廣,學識再高,永遠也做不到童乩的境界,乩童退駕後,再怎麼修也修不到智慧。

    當您靜坐後會有搖擺現象時,建議您可以試試,有問題時,問自己的〈靈〉,這件事情可不可以做,如果可以做就請給個訊息,是搖搖頭還是點頭的方式,點幾下或是搖幾下,自己決定,一次問一件事情,慢慢建立與〈靈〉溝通的方式,如此人才有智慧,也不會再走錯路。

    如果您在靜坐有打嗝的現象,建議您,您也可以試試,有問題時,問自己的〈靈〉,這件事情可不可以做,如果可以做,就請給個訊息,打幾聲嗝,對的是幾聲嗝,錯的是幾聲嗝,如此慢慢建立與〈靈〉溝通的另一種方式,如此人才會有智慧,也不會再走錯路。

    當然修到更進一步,身、心、靈合一時,就不須要如此,直接讓〈靈〉顯現,除非人修到天眼通,看的到,否則人永遠不知道誰在指點人,有時就算人有天眼通,〈靈〉不讓人看,人也一樣看不見,所以進入空與禪是無止境的,並非是三言兩語可以盡釋,唯有靠人自己融會貫通。

    能與〈靈〉建立明確溝通的方式,人才會有智慧,要不然就得瞭解儒家所說的三心二意與三思而行的道理,只是世人不知什麼是三思而行?三心二意

?實在是道的傳承有誤,然知識的傳承也有誤,所以許多的經典書籍都被人所曲解,唯有從悟證中去印證〈道〉之所在。

        有心:人的靈會帶人走完人生的旅程,不再造因果,諸事漸順!

        沒心:人生只會更不好,因為人的靈會阻擾人的人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覺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禪清 的頭像
    禪清

    羅元竹的部落格

    禪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