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怨與願

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不同的願與怨,然而您的願來自於諸多的望〈妄〉想祈求,您的望〈妄〉想祈求越多,成為怨的也越多。

然而您的怨來自諸多不滿的願,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對工作、對家庭、對環境、對宗教、對教育、對世間的一切都有所不滿、憤世嫉俗時不予我也,而不知這一切都是人自己所肇或是大家的共業,由能怪誰?

   靜下心來想一想是我所造的嗎?跟我有關或許是吧,有些跟我無關難道也要算是我的嗎?要我概括承受,心不平怨由起。

   人常說天不從人願,但是人不知天願,如何從天願,其實是人不從天願者眾,

順天願着者少之又少,只是人都不知天命,如何知天願。

   而今人不從人願的比比皆是,您有願,別人也有願,有時您的願卻是別人的怨,您的怨有時亦是別人的願,是您不從別人的願,還是別人不從您的願,到最後願成為了怨,是有願,還是有怨,不都是怪別人不從自己願,何曾想過自己不也不從別人願呀!

   更多的人是不從父母願,父母望子成龍、成鳳,然孝子難成人無知,您不知父母的願,如何成為孝子,而父母的願更會隨著環境,時間,地點,人為而改變,

父母的願越多,孝子越難成,到最後父母的願成為孝子的怨,孝子做不成,做成逆子,不知是父母的願所肇,還是子不授教所至,父母的願越多,以後成為怨的機會越多。

   您的願越多,以後您的怨也越多,只是您不知道您的願從何而來,所以您的願有多大,將來您的怨就有多大,為了轉移您的願,自我調適由願而轉為無願,

您沒有願,您也就沒有怨,因為您沒有願,所以您才能安貧樂道,您能安貧樂道,您才能無所求,因為您無所求,您才能處之泰然,您能處之泰然,您才能自由自在,您能自由自在,您才能少肇因果,您能少肇因果,所以您才沒有怨,因為您沒有願,所以您的願才沒有轉成怨,有願就有求,不論您求什麼就都會有怨的因果存在一天。

   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有多少怨與願,少了一些願也就少了一些怨,如何為之就看您自己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願與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禪清 的頭像
    禪清

    羅元竹的部落格

    禪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