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疑生信:宗教疑義:〈四十二〉:
題問:〈佛〉三寶佛、法、僧。
闡釋回答:另類的思考:第一種解讀:
現今佛教所說的三寶佛、法、僧〈身〉其實是成立佛教團體的不可缺的三個要件。而真正的佛三寶是佛所講的〈道〉理,與人應盡的本份〈德〉性,與內在的〈心〉的修為,與現在所說的三寶佛、法、僧〈身〉有天嚷之別,差太多。
現今佛、法、僧是每一個成立佛教團體的不可缺的三個要件,可是世人卻把它誤以為是學佛的三寶,其實這是不對的,這可從兩個方面來探討解釋,其實〈佛〉講經說法許多都是寶,但一定不是佛、法、僧為三寶,古時更本沒有僧的名詞。
成立宗教團體為依據的第一要件:
必須要招募人,沒人如何成立宗教團體,在佛教稱為僧眾,僧、和尚、尼姑…… 等等。既然〈僧〉是三寶之一,那:那些師父、上人、活佛……如何自處,實有深思的餘地。分別心如此重,如何能成佛道。三思!三思!
成立宗教團體依據的第二要件:
必須要有教規、教義,這就是〈法〉依據教派而制訂,只是規範僧眾的方法〈教規〉而非佛法。
佛說:法無定法,見無定見,是說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修成佛道,而非只有一種,而今人卻只執著於一種佛法,而今所有的戒規、律法……,只是人所制定,只適合各宗、各派,不適合〈天下〉人,而佛所說的〈法〉是依法不依人,這裡的法是說依〈道、德〉理法,而非非要依佛法而為,這也是人不明的地方。
成立宗教團體依據的第三要件:
必須要有主持,而今主持以假借〈聖、賢、仙、佛〉的名義,成為宗教團體的派別的分野,是世人拿聖、賢、仙、佛……來背書,最後還是以人為主,假借聖、賢、仙、佛……的名義,做為進深自我標榜的工具,讓聖、賢、仙、佛……背負莫名的因果,只是世人不知。
而今宗教的迷亂讓人不知所從,而新新的宗教派別,更自認宗師、始祖、傳人紛紛出籠,怪異的教規行逕,讓人裹足不前,東拉西扯的把聖、賢、仙、佛的經,當做自己的寶典,把聖、賢、仙、佛……拿來背書,黃腔走板不知所云。
以上就是一般人不明而被曲解的〈佛〉三寶佛、法、僧。
在〈佛〉講道時何成有三寶,只有講〈道〉、〈德〉、〈心〉與〈經〉為主,講〈法〉只是方便讓眾生能瞭解,而今眾生不明〈佛道〉,所執三寶佛、法、僧早非佛道。
第二種解讀:
進入佛門會要求先去做〈僧〉瞭解人的苦難,生、老、病、死……如何而來,如何減輕眾生疾苦,從生、老、病、死……中出離,從中走過找到〈法〉門以救眾生,而自成〈佛〉道,而非只是勸人唸唸經、讀讀經書、拜拜懺、做做法會、助助唸、做功德……就可以成佛道,充其量只是行人道,勸人為〈偽〉善而以,無法讓人瞭解人生的真意與生命的價值,最後都是傳自己的道,自己的法與經
,不是以佛經為主,才有如此多的※※法語出現,更有些自作雕、塑、刻、畫……像讓人膜拜,實在是不忍辱睹。
第三種解讀:是佛、法、僧的僧,是此〈身〉而非彼〈僧〉,因為在〈佛經〉〈身〉的解讀上有講法身、應身、報身,而僧是近代的解讀,也許是解讀翻譯的錯誤,把〈身〉當做〈僧〉一錯、錯千年,而法身是前世無形靈、應身是這世的人心、報身是有形的肉身,如此也才何乎當時佛所說的佛、法、身,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身、心、靈,如此的解讀比較適合。
個人的淺見妄語還望見諒,如有得罪不敬之處是末學不才。
其實各行各業只要您認為最重要的事物,取三樣就是三寶,萬物都有〈格〉您把物的格瞭解,您自然知道,難道只有三寶,其它都不重要嗎?人也是父母親的寶、家中的一寶、團體內的一寶、社會的一寶、只是人有沒有展現人的寶,天生我才必有用,您不知道用到那裡,知道用那裡就是寶,人生有太多的寶,待您發覺,一支草、一點露,適才適用都是寶,不適才不適用都不是寶,您說對嗎?
天三寶:日、月、星
道三寶:陽光、空氣、水
人三寶:精、氣、神
性三寶:天性、靈性、人性
慾三寶:貪、瞋、癡
身三寶:法身〈靈〉、應身〈心〉、報身〈身〉、
道是要適合天下,道是要講情、理、法,道不是要做繭自縛,道不是要鑽牛角尖,道不是要自尋煩惱,道不是要庸人自擾,打開心胸,放眼天下,世間仍然有許多真、善、美的事物,待您發覺,也不須要自抱自棄,人生還有值得學習的事物也不少,共勉之!如何來澄心遣慾、如何來降伏妄念?借鏡兩字足矣!
每一個民族國度裡都有不同的經,上蒼在每一個民族國度裡,都有指派專人下凡來,教化救渡每一個民族,世人不明。
如今在台面上的大師都是假借神、佛的名義,傳自己的道,佛經不可以增減一個字,增減一個字就是〈魔說〉,佛道之廣根本不是人所能瞭悟,而宇宙的浩瀚也不是任何一種宗教所能含蓋,每一位聖、賢、仙、佛……的道都不一樣,請問您要學誰的道。
宇宙浩翰的道一直在變遷,人的道也是一直在變遷,您瞭解多少宇宙的道,您瞭解多少人文的道,您又瞭解自己有多少道要去為,每一位聖、賢、仙、佛……一生的道,那些是講道,那些是講經,有多少人能分清,還有些是不可說的,不可說的是那些,永遠是個謎!
天下所有的宗教、派別都是給眾生一個〈妄〉,為了這個妄終生追詢〈尋〉,妄想到西天、妄想到天堂、妄想有福報、妄想消業障、妄想消孽障、妄想成佛、妄想成聖、妄想成仙、妄想成名、妄想得利、妄想得財,一切都是以妄為出發點,不知腳踏實地好好把自己的本份做好,以天命為依歸,以道為經,以德為典以心為用,而人以每一位聖、賢、仙、佛的經為參考,人以人德為表率,無私無我。
靈界的奧秘豈是三言兩語所能盡釋,我所知道與碰到瞭解無形的靈界事物,要比有形人界複雜與難懂,有些必須抽絲撥繭,明察秋毫稍有不慎,後悔不及,只要膽大心細仍然有脈絡可尋。
一般人認為靈無形、無相、無味、無重量,其實這是最大的錯誤,我所瞭解碰到的是靈有形、有相、有味、有重量,一般人認為靈魂不滅,其實靈魂也會被滅,只是世人不知,事實上有多少經典書籍談到靈界之事,然世間又有多少人能瞭解靈界?
人有人的修持,靈有靈的修持,萬物均因有靈而朝氣蓬勃,而萬物因失靈而昏沈消失,靈可依附萬物而為,靈也可不依附萬物而為,萬物因靈生而延續,萬物因靈離而死亡,其中有太多的差異,只因為人的為與不為,知與不知,智與不智,慧與靈慧。實非隻字片語可以盡釋,要瞭解靈界先要瞭悟如此,方可瞭解微些靈界之道。
佛陀在金剛經上所說:〈凡一切所有相,皆是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裡所講的〈凡一切所有相〉是指看到的有形相,因為凡一切所有有形相皆會像夢幻泡影般消失,而無形相〈靈相〉不滅,修持的目的就是與靈配合,達到靈體合一的境界,而知天生立命之職,人有真體有真靈,借真靈修真體,借真體修真靈,靈體合一功德圓滿,捨去真身留下真靈迴歸無極。
然而大多數的修持者不明,所見有形體為真,無形靈體為假為幻,仔細想想體會消失,靈魂不滅,如何去區分誰是真,誰是假,如何去假存真,實非世人能明,無假真不存,真存假不存,就全看修持者本身對真,對假所下的定義,是修真靈,還是修真體,或是真假共修合而為一,何時留真就看你與我如何修持。
一世有一世的新靈魂,佛說:的三世因果前世、今生、來世,今生是前世的延續,今生是要還前世的因果,否則就沒有因果輪迴的罪由身受,也就沒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更沒有活佛轉世的尋覓,這些都足以證明〈靈魂〉的存有,只是您我瞭解證悟多少?
就印證所得知,而人有三魂它的組合為:靈魂—天靈。覺魂—人靈。生魂—身靈。透過靈修〈天靈〉前世靈魂才會與人靈、身靈相融,而達於身、心、靈的契合,靈體合一之境界。近而達到人心退道心顯,由天靈來控制人靈與身靈,所以〈人心〉一定要退,學習放下,想要如此必須做到心經所說五蘊皆空,然而想要瞭解空做到空,講得容易做得也更容易。
然而人在修持時往往在不覺中而改變天命,但大多數人根本不知有天命,那又應如何修持呢?
在修持之中因靈的修持與因果,有時靈會離體而去這就是所謂的失魂,失前世魂〈靈魂〉人還不會怎樣,最多是六神無主,做任何事都沒有把握,心不在焉一樣,如果失人心〈靈魂〉就可能成為癡呆症或中風,而植物人是缺道心與人心只有血心。
而人的意識經由六識記錄,知識而造成這世人的所做所為,才有〈眼見為憑〉,親眼所見為真,也因為如此而不知害了多少修持者,總以為知識是對的,而不知道知識會被蒙敝,也有些知識本身就傳錯,而忘卻智慧—潛意識之所在。
而人的知識是經由人自己主動〈有心〉學習與被動〈無心〉學習經由人之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經反覆、訓練、填充、速度、快慢、累積、刺激、成功、失敗、印證、思考,在不同的環境、時間、地點、人為下經與大腦自我建立網路、連繫、搜尋、速度、快慢、設定、擠壓的大小,經合理、推理、邏輯、取捨、教訓、會意、演算、求證中,經所有經驗累積中而成為知識,然後儲存於大腦記憶中,要用時再經由六識的感官與思考過去在不同環境、時間、地點、人為下搜尋儲存於大腦記憶中的模式,而產生應對、改變、創新的方式與方法而解決眼前的困境而稱之為智識或是意識、下意識。
現在來瞭解人的意識,而人的意識可分為今生與前世的有意識、下意識、潛意識與無意識,要分析的很清楚也實非容易。
意識:有形體的今生自我基本學習認知累積、道德、修養、實踐,由知識所轉儲存於大腦記憶之中,認知有限,因人、地、事、物而異。
下意識:今世覺魂人性:有形體的反射無思維動作,有時不合常理,但有跡可循。
前世靈魂靈性:無形體的追隨過去,累世所學習之行為模式,無跡可循。
潛意識:今世覺魂:有形體的今世知識累積有限,會被蒙敝。有思維的慾妄〈望〉會容易入邪靈,靜定的工夫修為不足則常會有幻覺、幻聽、幻想……等等的邪念,假智慧。
前世靈魂:無形體的累世修為,常有異想不到的獨到見解與分析,稱為靈感
,可聽到自己內在的心聲,禪靜無思維,真空妙有的真智慧。
無意識:今世人性:有形體的因果入無形魔靈,胡言亂語,有形體相瘦弱多病,面相黑青,精神耗弱,因果纏身,神精病、靈魂與覺魂暫離,邪靈附身,有時會講靈語、靈文,無記憶史,像乩童。
前世靈性:有形體的福報修為入無形智靈,智慧出,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有形體健,面相紅潤光彩,行俠仗義,靈體合一,會靈語、靈文、靈療、能通鬼、神,化因果,解危厄,有通天的本領,替天行道,有記憶史,在世的菩薩、活佛,而非乩童。
以上這些都是從實際中所證悟的,經典書籍中所沒有的東西,如何闡釋實費思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