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疑生信:宗教疑義:〈二十四〉:
題問:不才當初入賢兄之知識團,皆是由於觀看賢兄文裁,還頗為客觀跟公正。此篇精神大致8…9成是為良善。唯一一點小不足,小可願意跟賢兄切磋。
就小可凡眼駑質所略--沒有因果病、沒有靈病;只有凡間的無明、習氣招致惡果而來。有因有果,自然果報自受。
認同賢兄之閒來無事時可找部經典背誦,或者唸唸經也不失為好辦法,只要讓其有事可做。
凡人妄念、妄為太多以致〈心〉無法時時刻刻〈心靜〉,倘若專注於一點(念經、看善知識),皆可助其〈心靜〉〈感應神、佛扯太遠了〉,心若靜自然可以理清頭緒,當個〈覺知者〉,時時刻刻感悟周遭事物,兢兢業業也,自然〈化繁為簡〉而〈反璞歸真〉。百事無殆矣。
倘若是精神疾病病入膏肓者,還是遵循醫藥治療,家人頂多為其關切生活瑣事;畢竟果報還自受,解鈴終歸繫鈴者。
闡釋回答:人有因果病、也有靈病、業障病,這些都是從學修後所瞭知的病,也是從許多學修或沒有學修者身上所看到的病灶,實是一言難盡。
題問:凡間的無明、習氣招致惡果而來。有因有果,自然果報自受。
闡釋回答:人所知的是有形的人身運作,但是人還有無形的〈靈〉的運作,您所說的是人今生的因果業報,但是人還有累世、前世的因果業報。澄心遣慾只能解俗事,要解無形的病灶實非常人所能。
題問:道教是發源於中國古代的傳統宗教。
闡釋回答:這是錯誤的解讀,中國古代的傳統宗教是以儒家為主而非宗教,宗教的起源來至於人對〈道〉的理解與知識與智慧的留傳。
闡釋回答:道教神學不全是道家思想神秘化後的多神宗教學說,宗教學說並不是神秘學說,而是人為不明所導致的結果。
題問:創教之初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和信仰。
闡釋回答:後世的人拿老子的〈道德經〉以作為信仰的教義。在這五千多年的傳承教育裏,從古至今都是〈道〉的傳承與教育,而非一定是人的傳承與教育。
題問:到底我們認知什麼?擁有什麼?使用什麼?
闡釋回答:您現在所學的、所認知的、所擁有的、所使用的、都是先人所遺留下的寶貴智慧遺產。
題問:現在的神尊、廟宇、壇、乩童、遶境法會,比以前的還大還多還好。
闡釋回答:這都是人的好、惡所肇成的結果。
題問:但是我們的政治、社會、人心、環境……有沒有因為這樣愈來愈淨化
,愈來愈合諧呢?結果是沒有為什麼?
闡釋回答:這都是人心貪婪的結果,而政治、社會、環境的變遷,讓人心失去應有道、德、標準與規範。
題問:真正的神是智慧內涵的化身。
闡釋回答:真正〈神〉智慧內涵豈是您、我所能評論。
題問:任務是教育人類無知變有知。
闡釋回答:如這是您的認知想法,就是您自以為是的任務。
題問:但是傳承的結果是。
闡釋回答:所以錯誤百出。
題問:對於神像金尊的拜卻沒有領悟拜神的意義。
闡釋回答:您確定您完全瞭解領悟拜神的意義。
題問:對於神通靈動的追,卻沒有智慧內涵的傳承。
闡釋回答:您確定您完全瞭解透過神通、靈動所展現的智慧,豈是人所能完全瞭解。
題問:對於福德金錢的求,卻沒有內涵修為的探討。
闡釋回答:是人性貪婪道、德淪喪的結果。
題問:對於起駕、降文的論,卻沒有空間究竟的使用。
闡釋回答:只因人性善變信心不足,只求眼前短暫的解厄,那管往後的禍患。
題問:神是沒問題?是教的人的問題?
闡釋回答:您真以為,您所拜的是〈真〉真正的神,如是假?您又當如何?
題問:每一個人可以像水、赤子、聖人、天、地一樣,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
闡釋回答:除非您不是人,是人難如登天。
題問:可以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闡釋回答:難了。
題問:這樣聖人就不是聖人,神就不是神了,因為每一個人都擁有聖、人、神的智慧與內涵。
闡釋回答:如此人間變天堂。
題問:這樣才是超越,才是慧者,才是真正的功果。
闡釋回答:未必。
題問:才是長生久視,沒身不怠。
闡釋回答:因人而異。
題問:拜神、愚者、弱者、業力、天命。
闡釋回答:如這是您的認知想法,您將背負因果的責任。
題問:造神、智者、勇者、福德、皇命。
闡釋回答:如這是您的認知想法,您將背負因果的責任。
題問:追神、慧者、恆者、功果、真命。
闡釋回答:如這是您的認知想法,您將背負因果的責任。最後我也對您的回答背負因果的責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