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斷疑生信:宗教疑義:〈二十五〉

    題問:為何中國只重視儒、道、釋……,其餘諸子百家就不被重視。

闡釋回答:自古以來中華文化是先聖、先賢、仙……及諸子百家開傳〈道〉教化之先,後世對先聖、先賢、仙……諸子百家之所傳之〈道〉而加以發揚光大,讓人所遵從,因而產生敬仰爭相學習,久而久之爭相學習而發展出以其〈道〉來教化世人,但因時間、地點、環境、人為的不同,歷久而變質,遺〈道〉而就〈教〉,遺〈德〉而就〈法〉,而諸子百家的興衰,更因環境、時間、人為、地點的變遷而改變,其實不論諸子百家派別的不同,會因當時的環境、人為、地域、時間的不同,因而改變產生敬仰不同的諸子百家派別傳承,而敬仰程度的深淺,導致諸子百家的興盛與沒落。而中華文化則是以道家,老子的無為,儒家、孔、孟思想為主要傳承,並非以宗教的形式而傳教,而釋家則是以宗教之名而被中華文化所溶合,這是最大的不同。

    自古以來每一個國家、民族、團體都有先聖、先賢、仙、佛、神靈顯現的傳說與神話,只是世人不知這些先聖、先賢、仙、佛、神靈都身負重大使命而來,以傳道、授業、解惑、解厄……而來,以有限的生命智慧,超越時空的界線而達於無限,傳授宇宙大地自然奧密的真相,及道德、倫理、思想的規範,而做為人言談舉止行為之表率準則。

    如今是人假借祂們的名義在教,真正是先聖、先賢、仙、佛所遺的〈道〉在傳,〈道〉在教,而今之教大多早已失去原來之道,更有自以為師,各自為教,而忘卻先聖、先賢、仙、佛當初所傳之道,實在是該到檢討的時候。

    古時〈道〉傳是以師徒相授,一代傳一代,限於時空之限至無法傳佈很廣,再加上文化地域演進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道德、思想、規範……,然因民智的封閉,口語的相傳,往往誤導了事實的真相,文字經典的流傳也因為人為的因素而無法把真理述詳,因而民間對先聖、先賢、仙、佛所留傳的道德、思想、規範因而產生迷思,如何來牽引就成為每一位修持者的責任。

    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其對歷史文化的傳承都有詳細的記錄,更加上歷史文物而加以佐證,然而宗教歷史文化往往多充滿神話與傳奇,有些甚至於無法提出有利證據,也如此讓世人難以置信,因此說服力自然不足,更引以為荒謬怪誕,事實上宗教歷史文化與人文歷史文化的編訂,均有其出處與嚴謹之處,然而傳說之中難保沒有事實,相反的也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虛妄,因此如何來探討宗教歷史文化與人文歷史文化的相通性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諸子百家的興衰,更因環境、時間、人為、地點的變遷而改變,其教義更因環境、時間、人為、地點而改革,其實不論諸子百家派別的不同,其本質與意義目標都大致相同,因當時的環境、人為、地域、時間的不同,因而改變產生信仰不同的諸子百家派別傳承,而信仰程度的深淺,導致諸子百家的興盛與沒落,也因為如此而自立門戶時有所聞,有些教派人士,更為信仰而做出異於教義之行為

,更是層出不窮

    題問:陪家人去安太歲每次都廟裡身體都有不自在感,頭都有一股壓力,不過出廟宇就沒有了,但我去教堂都會感到很放空,自己本身沒有去受洗過,問問有人是否也有跟我一樣的事,有人能解答嗎?

闡釋回答:這是人本身的自我靈能顯現,一般所說的敏感體質,請問您每次都是去同一家廟或教堂的話不一定準確,如果是去不同的廟或教堂是一樣的感覺,那您就跟廟無緣與教堂有緣。

    題問:靈魂與靈性有何差別?20190127

闡釋回答:簡單的說靈魂是對有生命與無生命屬靈的總稱,而靈性是指單一靈魂的個性而言,好比每個人都有人性與靈魂,但是每個人的人性與靈性是不一樣是一様的道理,瞭解人性不一定瞭解靈性,但是瞭解靈性大至上可以知道人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覺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禪清 的頭像
    禪清

    羅元竹的部落格

    禪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